头部

走近博大

当前位置:主页 > 走进博大 > 媒体中心 > 领导新闻 > 阅读正文 :

人民日报:博大教育张明亮破局职业教育 赋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5-21 12:08 来源:博大教育集团 作者:文宣部 点击: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数据时代影响,职业教育已然成为受过不同程度学历教育而走向社会的社会工作者向上仰望、向下扎根的土壤。” 博大教育集团张明亮如是说。


 
    据来自教育部的相关报道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已经实现历史性跨越。同时,该报道还指出,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少地区的职业教育还远未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类型教育,而是扮演着充当学历教育补充的角色。对此,张明亮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囿于职业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面临“校热企冷”的现象,由此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为博大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际教育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亮见证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据了解,张明亮从1998年开始结缘人力,后致力人力、贯彻双创,到其后投身教育,在时代的发展轨迹中寻找教育与人力资源的衔接点。

 
张明亮人民大会堂谈教育)
    “国家此前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社会对其关注度不高,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末流教育”,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近年来,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根本原因就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就业出现了对接真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破解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是博大教育集团多年来一直持续发力的重点战略布局和研究型课题。”张明亮如是说道。
    作为博大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明亮带领博大教育集团以品牌力量持续深化着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张明亮提出“精准就业”解决“精准扶贫”等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作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张明亮以“扶持一人就业,改变一个家庭;扶持一人创业,改变一个地区”为奋斗目标。
 
(张明亮部分媒体报道)
    为了破局“校热企冷”现象,张明亮以强化职业教育为支点,通过主动服务、定向培养、专业提升等多个维度撬动“企业合作”这块坚冰,将职业教育推向大众,推向企业,推向社会。张明亮在接受某国家级媒体时曾表示,“中国的教育发展就像一盘棋局,自己就是那颗奉命向前的兵卒,即使自己力所不逮,但是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
    2015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历史时刻的胜利,让张明亮心里升腾出久违的激动和自豪感。

 

 
    “大概在20年前,我在很多公众场合开始强调扶贫、脱贫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张明亮回忆,“扶贫先扶智,也就是从那时候,博大教育集团开始将教育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职业教育在脱贫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个课题。”与之相得益彰的是,在近期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专题报道中明确指出,尤其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职业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
    在职业教育领域,张明亮带领博大教育集团孜孜以求近二十载,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生态链,铸就人才培养新高地”。同时,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理念为蓝本,出版了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明亮谈就业》和《明亮谈创业》两本书籍。

 
(张明亮与其代表作《明亮谈就业》、《明亮谈创业》)
    在张明亮的心里,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的内在动力;尤其是今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职业教育必将继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再次发挥其赋能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互补功能。
 

(《人民日报·人民网》媒体报道)
 
(《央视CCTV·央视网》媒体报道)
 
(《国际日报》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欧洲版》媒体报道)

(《人民政协》媒体报道)



 

免责声明:
    1、文章中如有图片、文字资料等来源于网络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755-27054800),我们将立即删除。
    2、如我们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所转载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电话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755-27054800),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修改或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文宣部)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列表右侧
 尾部